('
郎君,夫人昨日说要再买个侍女。
嗯?
是小蛮服侍郎君不周到吗?
李善随手搂过小蛮腰,调笑道:母亲说笑而已。
小蛮嘟着嘴垫着脚,凑在李善耳边小声说:小蛮读过《孝经》、《论语》,也能服侍郎君读书。
李善一怔,之前这几个月,虽然知道小蛮通经史,却不愿意她进书房,无非是为了不惹得小蛮回想往事。
小蛮十岁之前亦读书。
李善手紧了紧,他听得懂这句话,小蛮应该是十岁才入平康坊的,而平康坊女妓都是罪官女眷。
小蛮今年才十三岁,这说明她的父祖辈应该是李唐建国之后才获罪的。
定了定神,李善笑着说:勿忧勿忧,如小蛮这般知书达理,通晓经史,红袖添香的侍女,哪里那么容易买来?
未必呢。小蛮哼了声,这些时日,北边好些大户南下,前几日还听说,有一家被盗匪劫杀,奴仆叛离,只剩下兄妹二人。
李善一皱眉头,警惕起来,其他的不记得,但他记得刘黑闼闹了两次,第二次是李建成出兵河北,刘黑闼也是死在这一战。
但更让李善警惕的是另一个可能,因为他想起昨日酒楼里听到的一个消息。
就在大半个月前,代州主管定襄郡王李大恩攻苑君璋割据的马邑,但合兵的独孤晟未能在约定时间赶到,李大恩驻守新城,成了孤军。
刘黑闼趁机说动了颉利可汗,调动数万骑兵攻新城,圣人遣派右骁卫大将军李高迁救援,但李大恩因粮尽而被迫趁夜突围,所部大溃,本人亦被擒杀。
如今的唐朝还不是那个威服四海的大唐,其主也不是那个天可汗,突厥那巨大的阴影始终盘旋在李唐的头顶。
让老范去喊八伯来一趟,还有八伯长子朱奇。
一刻钟后,抓着朱玮问东问西好久的李善看向了朱奇,这位原先是个货郎,这大半年来一直负责东山寺与酒楼的合作事宜,时常出入东西市。
呃,的确涨价了。朱奇迟疑道:去年斗米四钱,如今斗米五钱,有的粮铺已经涨到六钱。
李善抿紧了嘴,手指曲起带着节奏一下一下敲击在桌面上,连续三年攻洛阳,又征伐河北,米价不升,如今却……
反复思索后,李善看向朱玮,八伯,可信得过侄儿?
朱玮毫不迟疑道:自然信得过,大郎有话直说。
遣派人手去买粮,不要在长安城买,分头去各地购粮。
购粮?朱玮愣了下后点头,我来安排人手,买多少?
只要公账上还有,就算只剩下一钱,也要用出去!
不一定是米面,多买些粟米,便宜。
记得东山寺是有大仓的,要安排人手把守。
所谓将心比心,朱家沟唾弃以前的李善,尊敬亲近如今的李善,猎户时常送来猎物,妇人时常为李善做几双鞋,每次李善出村,总有青壮自告奋勇担当护卫随从。
在这种时候,哪怕只有一丝可能,李善也试图让朱家沟免于灾难。
反正,在封建时代,多存些粮食,总是不吃亏的。
第五十一章 复起
六月末的长安城,正是盛夏时节,气候炎热难当,垂柳无力,唯闻蝉鸣。
李世民一进承乾殿,就甩开外衣,接过妻子亲自递来湿巾擦了把脸,换了身轻便的,才说:父皇过两日要去仁智官避暑。
秦王妃的手顿了顿,才笑道:殿下久在外征战,正要一表孝心。
李世民连连点头,夫妻俩都心知肚明,陛下外出避暑,必留东宫坐镇长安。
虽然有让李建成正位的预兆,但对李世民来说,也是难得父子独处的机会……李元吉还在河北呢。
闲聊几句后,李世民看见榻边案上摆着的盒子,诧异道:观音婢,梳妆物怎的摆在外间?
秦王妃掩嘴娇笑,如花枝乱颤,兄长大郎要的。
近日习武颇勤,但炎日悬空,他是怕黑了。
李世民愣了下,习武颇勤?
还不是因为东山寺李善。秦王妃说着说着又笑起来,三堂姐那日寿诞,臣妾午时登门,恰巧见了李善,真是个俊俏儿郎,可惜就是太黑了点,三堂姐还送了他一盒脂粉……
哈哈哈……李世民大笑,突然举起光溜溜的右臂,意思是我也不算白啊。
秦王妃伸手拍了拍,夫君那是征战沙场晒的,李善却是天生的,毕竟生于岭南。
其母是岭南女子?李世民随口道:此子倒是有些南蛮之像,凶悍的紧,不枉我借他虎威一用。
秦王妃还在想李楷提起,李善之母朱氏擅于烹茶,每每咬盏,应该不是普通岭南女子,听到这话问:夫君此话何意?
好像就是那日吧。李世民饶有兴致的说:这两日才听闻,李善与尉迟恭长子狭路相逢,动起手来,两个照面尉迟宝琳就被击晕倒地。
秦王妃微微皱眉,那日所见,温文儒雅,进退有度,谨慎的紧,如此表里不一?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李世民还算公正,笑道:咬金昨日提起,李善不肯还手被击倒,但尉迟宝琳还不罢手,被逼得急了,李善两个照面就将尉迟宝琳打昏……
说到这,李世民忍不住大笑:观音婢是没看见……咬金说的兴致勃勃,敬德脸如黑炭!
', '>')('秦王妃也笑着摇头,她在秦王府内并不是只充当李世民妻子这一个身份,对秦王府幕僚、将领子侄辈均照顾有加,时不时亲自登门拜访长一辈的女眷,对秦王府内的很多事都了然于心。
玄甲军是李世民的杀手锏,人数约莫千余,选高头大马,骑兵均着黑衣玄甲,最早是翟长孙所率,之后分为左右两队,补程咬金、尉迟恭、秦琼三人。
翟长孙和秦琼为正,这两人都沉稳有度,向来寡言少语,两个副手程咬金和尉迟恭互相看不顺眼,常常唇枪舌战。
呃,尉迟恭嘴巴比较会说,也拉的下脸,常常堵得程咬金吃瘪……这次后者算是报了一箭之仇。
咬金也不嫌丢人!李世民笑骂道:被打的三天下不了床,就比被打晕强了?
秦王妃也笑的乐不可支。
那李善也算聪明,顺势和长孙冲和解。李世民啧啧两声,先行避让,而后反击,立威和解,又有李楷襄助……论心思,此人倒是依稀有弘大之影。
裴世矩,字弘大。
秦王妃想了想后也点头,听舅父提过,裴世矩少时便以文武双全,谋定后动而闻名。
不过此人太过张狂!李世民随口道:夸口饮酒不醉,被群起而攻之……
胜负如何?
李世民大笑,自然是被抬回去的。
呃,李世民的信息来源是程咬金和尉迟恭,这两位……儿子已经丢了面子,总要填补点回来吧。
反正程咬金是心安理得的,儿子在他面前拍着胸脯说是他灌醉了李善,尉迟宝琳早就昏睡过去了。
李世民端起侍女送来的汤碗一饮而尽,皱眉道:宫中少冰,父皇都舍不得用。
秦王妃摇头道:是侄儿送来的,父皇以及后宫处均以送去。
长孙冲?李世民笑道:倒是没听辅机提起。
秦王妃正要开口,外间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殿下,陛下急召,两仪殿议事。
太极宫前朝最重要的是太极殿,那是听政视朝之处,各种册封、大典、宴请均在此处,但并不常用,而两仪殿是皇帝以及太子、重臣主要议事之地。
李世民霍然起身,目光闪烁,他虽然名为尚书令,也实际参与朝政,但李渊主要和勋贵重臣以及太子议事,李世民的分量不算太重。
如此急召,必是兵事。
一刻钟后,李世民的猜测得到了印证。
刘黑闼复起,如之奈何?
当今陛下李渊年近一甲子,但仍然头发乌黑,不见银白,虽慈眉善目,但刚刚接到的这个消息让他眉头紧紧皱起,显得脸上沟壑纵横。
李世民无奈起身,父亲,是孩儿之过。
洛水大战,刘黑闼溃逃,李世民没有派兵追击,这才有了此次复起……至少在相当一部分人心目中,这个逻辑是成立的。
在座的几位宰相裴寂、陈叔达、萧瑀、裴世矩都默不作声,他们和太子李建成来的早。
之前李渊叹息李世民未能斩草除根,而李建成提起二弟当年。
三日不卸甲覆灭刘武周故事。
言外之意很明显,父皇,二郎那是养寇自重啊!
对此,李渊保持了沉默,这也让李建成暗自欣喜,他上前一步,父亲,为今之计,当出兵河北。
三胡如今总领河北诸军,当合军一处,再调关中府兵,挑选良将,尽快擒杀刘黑闼。
话才说到一半,李渊就已经在摇头了,他抬头看去,发现李世民也在摇头。
两人的视线在空中撞了撞,李渊有点尴尬,也暗恨长子看不清形势,二郎,说说看。
李世民朗声道:洛水一战后,孩儿当日未下令追,实是事出有因,刘黑闼率千余残部北逃,必附突厥。
此番刘黑闼复起,必然往突厥借兵,再加上李大恩阵亡,此番突厥怕会大举南下。
说到这,李建成也懂了,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在突厥可能大举南下的情况下,刘黑闼不过是小事。
如果突厥只借兵给刘黑闼扰乱河北还好,但如果突厥攻入关中呢?
而且如今是六月下旬,再过一个月就入秋了,那时候突厥……年年都是要南下入关中劫掠的。
都说李渊是大一统王朝中能力最差劲的开国皇帝,但事实并非如此,他敏锐的察觉到了危机。
如若刘黑闼大闹河北,突厥觅得良机,说不定会以主力南下,到那时候,才建国五年的李唐王朝,不是没有覆灭的可能的。
二郎,如何应对?
李世民慨然起身,不可出兵河北,当整军待发。
反复思索后,李渊点头道:召三胡回京,河北诸军……
淮阳王弟可当重任。
李建成暗暗咬牙,淮阳王李道玄是李唐宗室子弟,自十六岁时随李世民上阵,两人关系极为亲密。
但问题是李唐一族打天下,统兵之帅必须是宗室子弟,这也是李世民军功加身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江南战事实际指挥者是李靖,但他仍然是李孝恭的副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