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在经过一番谈聊后,蒙仲这才得知鹖冠子的来意,即希望与他这个庄子的弟子相互探讨一番学术。
这里所说的学术,当然不是鹖冠子对赵主父所说的那些治国之策,而是道家思想。
二人首先谈及的,即老子的「道气」理念。
对于气,古人早有涉及,但气是何物?世人未必答得上来。
而老子将气定义为生机,即生命力,只有在拥有生机的情况下,人体不会腐朽,草木不会凋零。
气在人体内的循环运转,有强有衰,这个循环往复、或增强、或衰弱的过程,便是人体的道。
而在老子道气的基础上,鹖冠子提出了元气说,元即开始、初始的意思,即表示(元)气是万事万物的根源。
如果说老子的道气,指的是万物(内部)都存在气,那么鹖冠子所提出的元气说,便是继承并拓展了老子的道气说,以元气的运动变化来诠释万事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消亡等现象。
不得不说,这跟蒙仲的老师庄子所研究的精气说说十分相似,几乎可以说只有称谓上的不同。
于是,蒙仲便将庄子的精气说告诉了鹖冠子,亦得到了后者的肯定。
随即鹖冠子笑着说道:庄子肯定看过宋銒、尹文二人所著的《心气说》。
心气说?蒙仲对此有些不明白。
见此,鹖冠子便将《心气说》解释了一番。
宋銒、尹文二人认为,人的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它当中肯定有一种特殊的气,让人能够行走、思考。【ps:古人最初认为心才是思考的器脏,所以才会留下「心思」、「心想」这些词。】
对于这种特殊的气,宋銒、尹文二人称之为「炁(qi)」,取自《老子》中所载的那句五藏生五炁,即表示五脏中有五种不同的特殊的气。
而宋銒、尹文二人所说的心气,即指藏在心脏内的那种特殊的气,他二人认为心气是能使人活命、使人思考的关键,因此合力著写了《心气说》。
鹖冠子也正是在老子的道气,以及宋銒、尹文二人所提起的心气的基础上,提出了元气的假象。
而在宋銒、尹文之前,「关尹子」就已经提出了一炁化万物的主张,此后,「管子(管仲)」、「列子(列寇)」、「宋荣子(宋銒)」、「尹子(尹文)」等道家弟子逐步完善气的假说,直到庄子、鹖冠子这些道家弟子,再进一步完善气的假说,这才终于形成了气衍万物且于天地间循环往复的思想主张。
虽然蒙仲心中有些不甘,但他不得不承认,鹖冠子的元气说,比他老师庄子的精气说更为完善,已提出了「一--气--意--图--名--形--事--约--时--物」这样的环流。【ps:即宇宙的生成模式。】
随后,蒙仲与鹖冠子又聊起了天文。
所谓天文,即指天体的学问,此前蒙仲在庄子身边学习时,也曾夜观天象。
道家的夜观天象,当然不是占祸福的那种,而是探索天体的运转规律,总结天体运转对世物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鹖冠子还讲述他能用斗柄指向来判断四个季节,这让蒙仲叹为观止。【ps:这段作者也没看懂,就不乱科普了,有兴趣的书友可以自行查阅。】
不得不说,虽然蒙仲也是道家弟子,但在鹖冠子面前,他还真是不禁有些惭愧。
可能是察觉到了蒙仲的心情,鹖冠子好奇问道:小友乃庄子弟子,难道庄子不曾教授这些么?
蒙仲老老实实地回答道:晚辈在庄师身边学习了四年,仅学会了些皮毛。
那你为何要到赵国出仕呢?鹖冠子不解地问道。
蒙仲犹豫了一下,最终没有解释。
因为他觉得,若是他在鹖冠子面前说出为了赵宋两国稳固邦交,这实在过于狂妄了。
见蒙仲沉默不语,鹖冠子也猜到这其中必定有什么缘由,于是捋着胡须惋惜地说道:可惜了,照我看来,小友实不应该离开庄子那样的大贤……
他的话,让蒙仲感到十分惊讶。
要知道在蒙仲看来,眼前这位鹖冠子,他的思想与庄子相比简直难分高下,但不知为何,鹖冠子却对庄子十分尊敬。
于是蒙仲好奇问道:鹖冠子,您对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