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贲不敢隐瞒,如实说道:其中有一名士卒被蒙仲所杀,但其余士卒……暂时还未像那小子供出我来。不过,我总感觉他已经猜到了……
猜到就猜到。赵豹捋着胡须淡淡说道:那小子是知进退的人,不会死咬着不放的。只要我等再无后续的阻扰,就算其余那几名士卒向他供出是你暗中授意,他也会故作不知……
正说着,忽然帐外有卫士禀报道:君侯,信卫司马蒙仲求见。
与赵贲对视一眼,赵豹笑着说道:让他进来吧。
片刻之后,就见蒙仲迈步走入了帅帐。
此时,阳文君赵豹已躺回了草榻上,见蒙仲走入帐内,斜睨了后者一眼,语气不明地说道:小子,听赵贲讲,你方才很威风啊,居然敢杀老夫率下的士卒立威……
蒙仲闻言抱拳说道:当时情况危急,在下只能想办法控制局面,此事赵军佐也可以作证,实在是情非得已,还望君侯见谅。
是这样么?赵豹故意问赵贲道。
赵贲看了看赵豹,又看了看蒙仲,心中微动,当即点头说道:确实。
哦……赵豹闻言点点头,看似随意地说道:既然如此,这件事就揭过不提了。
蒙仲当然听得懂赵豹的言下之意,无非就是「赵贲暗中教唆士卒阻扰他」一事到此为止,他蒙仲不许再追究,而赵豹呢,亦不追究蒙仲在他军营内杀人立威,彼此各退一步,化干戈为玉帛。
对于赵豹的这个暗示,蒙仲当然不会拒绝,毕竟他也不想因为那点小事就与阳文君赵豹闹得不可开交——他率下信卫初建,少不得还得求助于赵豹呢,比如军营、军备什么的。
想到这里,蒙仲抱拳说道:多谢阳文君宽宏大量。
见蒙仲暗示暗示,阳文君赵豹呵呵笑了起来,目视着蒙仲点点头说道:小子,你很好……说罢,他恢复了此前随意的睡姿,问道:你此次来见老夫,不会是因为杀了一名士卒的事吧?
这就是投桃报李了,见此蒙仲便顺理成章地提出了自己想要的:是这样的,我信卫初立,然而并无可驻扎的军营,不知阳文君手中可有空置的军营呢?
原来是这事。
赵豹点点头说道:空置的军营倒是没有,不过,老夫可以派人为你等建一座,反正是五百人的军营而已,几日工夫即可建成。
那就多谢阳文君了。
在一番客套后,蒙仲提出了告辞。
看着蒙仲走出帐外,阳文君赵豹对赵贲说道:看,这小子知进退吧?
确实。
赵贲点点头,旋即又忍不住皱眉说道:不过,此子与公子章、田不禋的关系,颇叫人心忧……
这个倒是。赵豹闻言亦捋着胡须沉思起来,旋即,他看着帐口感慨道:但愿此子莫要行差踏错吧,老夫还真挺看好他的……
当日,由乐毅、武婴、向缭、蒙遂几人代为统率那五百名士卒留在阳文君赵豹的军营中,待后者派人为信卫军建成新营后再从这座军营撤离,而蒙仲,则带着蒙虎、蒙遂二人,回邯郸向赵主父复命。
然而,待等蒙仲回到王宫内赵主父暂住的宫殿时,却意外地发现赵主父正在亲自接见两名客人。
只见这两名客人,一位年老,目测大概四五十岁,身穿着皂青色的长袍,发冠上插着一根黑白双色的羽毛,打扮地颇为奇特。
而另外一位,则是一名目测约二十上下的年轻人,不过身上所穿的,却似乎是赵国的甲胄。
见此,蒙仲暗暗称奇,猜测这两位的来历。
而此时,赵主父也以瞧见了蒙仲,笑着说道:蒙仲,快过来拜见,这位是楚国的贤士,「鹖(hé)冠子」,亦是你道家的贤士,如今在我身边作为客卿,刚刚从信都回到邯郸。
『鹖冠子?』
蒙仲仔细想了想,却感觉自己并未听说过。
不过既然是道家的贤士,蒙仲自然还是执后辈礼节,恭敬地说道:晚辈蒙仲,见过前辈。
见蒙仲这位年轻人竟然用晚辈自称,那位名为鹖冠子的老者脸上露出几许惊讶,转头看向赵主父问道:赵主父,不知这位小友是……
赵主父遂笑着代蒙仲介绍道:此子,乃宋国庄夫子的弟子,蒙仲。
果然是庄子高徒!
听闻蒙仲竟是庄子的弟子,鹖冠子双目一亮,神色间亦多了几分亲近,毕竟彼此都是道家弟子嘛。
旋即,他介绍身边那名年轻人道:这是老夫的弟子,同为道家弟子,日后你二人不妨多加亲近。
正说着,那名年轻人亦朝着蒙仲抱了抱拳。
在下庞煖(nuǎn)。</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