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奇书屋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63章 孟子(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没有理由为了维护杨朱思想,让自己的老师庄子因此发怒对不对?

想到这里,蒙仲就索性装作没听到,继续听着孟子讲述经义,或者批判杨朱思想。

或许有人会觉得,孟子用墨家思想去攻击杨朱思想,难道是觉得墨家思想更好么?

怎么可能!

仅片刻工夫后,孟子就开始攻击墨家思想了,比如墨家的兼爱主张。

据孟子所言,杨朱思想主张人人为己、这是不要君主的言论,而墨家的兼爱思想呢,则是不要父母。

儒家与墨家都提倡爱,其中儒家主张爱有等差,比如对君主的爱,对父母的爱,对圣贤的爱,对普通人的爱,这都是存在区别的,也理应当存在区别。

而墨家的兼爱思想,则提倡不分等级、不分厚薄亲疏,对待亲人与对待外人应当一样,对待君子与对待普通人也应该一样,因此孟子攻击墨家思想是不要父母的邪说——你像对待父母那样对待外人,你将父母摆在什么位置呢?

是故,孟子狠狠地批判了墨家的兼爱思想,指责兼爱是一种不要父母、不要君主的邪说,而不要父母、不要君主的人,就是禽兽——可以说,批判地非常狠。

随后孟子又说,当今世上,充斥着杨朱与墨翟的思想,人们要么倒向杨朱的思想,要么倒向墨翟的思想,但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唯一可取的,便是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学说不发扬,就是用邪说欺骗百姓、阻止仁义的施行。

而仁义被阻止,就是放任野兽去吃人,人们也将互相残食。

似这种一家之言,蒙仲姑且也就听听,并且他还听得挺欢乐的,反正儒家批判的杨朱思想与墨家思想,跟他又没有什么关系。

待孟子喷完杨朱思想与墨家思想后,他便开始讲述他的王道、仁政思想。

孟子所提倡的王道,即以仁治国,仁即仁政,即希望君主宽厚仁慈地对待治下的子民,首先要使民有恒产,即子民拥有属于自己的财富,且君主要保护子民的财富不容许遭到侵害。

在民有恒产的基础上,孟子又主张轻徭薄赋,减少人民的负担,总结下来,即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说实话,对于这些观点,蒙仲还是非常认可的。【ps:此时的儒家,还不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待随后诸弟子提问时,有孟子的普通弟子提到了滕国,他询问孟子道:夫子,我听说滕国是以仁政治国的国家,为何会沦落被宋国攻伐的下场?这是滕国的失德,还是宋国的失德?且齐国作为强国并未派人调和两国的阵仗,这是否也是失德的体现呢?

听到这话,蒙仲低声对惠盎道:这个人如果是孟子的弟子,恐怕要被除名了。

惠盎苦笑一声。

但事实上,孟子并没有生气,他只是诚实地说道:滕国被宋国进攻,只是因为滕国国小而已。以大吞小,以强凌弱,这是礼乐崩坏造成的结果。

随后,孟子再次重申了效法先王、施行仁政的必要。

而在这基础上,天下各个学说都成为了被孟子那些弟子指责、攻击的对象,唯独没有庄子的思想。

说起此事,蒙仲亦稍稍感觉有点尴尬,因为他的老师庄子虽然是当代的道家圣贤,但他的思想却并未被广泛传播,在当代根本谈不上什么显学,理所当然,自然也不会被儒家所攻击——因为没有必要。

然而就在蒙仲这样认为的时候,却又听孟子有弟子问道:宋国攻伐滕国,我儒家前往劝说宋王,但宋国的道家大贤庄周却无动于衷,坐视宋军进攻滕国,夫子您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听到这话,孟子皱了皱眉,因为孟子其实是挺尊敬庄子的。

就在这时,在纵列的席位中有人轻笑道: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哪里会留心宋滕两国的战争,且这场战争又会使多少无辜之人受难呢?

听闻此言,在场的儒家弟子们皆轻笑起来。

这阵笑声听在蒙仲耳中,极其刺耳。

他当即冷笑道:在你们儒者歪曲诸家经义、以巧伪之说迷惑世人时,难道天下就能因此少了纷争么?可笑!

……

顷刻间,笑声戛然而止,在场诸人纷纷转头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终于在横向坐席的最后一排,看到了横眉冷目的蒙仲,以及其身旁面色有些尴尬的惠盎。

『是惠盎啊,以及……此子方才说巧伪?莫非是庄子的门徒么?』

孟子微微睁开眼睑,看了一眼远处的蒙仲,眼眸中闪过一丝惊讶。

因为据他所知,宋国的大贤庄子,近二十年来从未收任何一人为弟子。</p> ',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