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日暮,沈家的灶房顶上也飘起了炊烟,进入六月中旬,地里的活计慢慢增多,沈家吃饭的时辰也往后推了不少。
刚吃上饭,林樾和沈凌之就你一言我一语地把两人的计划告诉了沈家父母和沈淮之。
除了收菌子去卖,林樾还打算把饮子的生意也继续做起来,之前做的杏子浆水十分好卖,最近杨梅也熟透了,红彤彤的,昨天沈凌之的小伙伴遇到他们还给了他们一把,吃起来甜甜的,完全盖过了酸味,现在的杨梅熬杨梅汤都不用放糖。
两人的生意还算顺利,卖点心第一天就赚到了钱,饮子虽然只卖了两次,但也都卖出去了,现在他们想卖菌子,沈家父母都表示了支持。
宋寻春还问道:“你们明天就开始收吗?若是明天,那我明儿一早就去村子里转转,先和他们说一说,以免你们收不到。”
林樾笑着接话:“谢谢娘,明早我和凌之打算先去山上一趟,看看咱们这儿今年什么菌子比较多,再摘一些杨梅回来做杨梅汤,等后天再开始收。”
宋寻春有些迟疑,“之前咱们村里没有收菌子的,大家都是自己捡了去镇上卖,所以捡菌子的人不算多,你们若是要收,明天就得去村里吆喝一圈,这样后天才有人去捡。”
“放心吧娘,这些我都想到了,明天做好点心我们先在村子里卖一圈儿,顺带吆喝这事儿。”
沈淮之则提议道:“我有一个同窗家里便是烧陶的,价钱也不贵,你们若是没在镇上看到合适的可以去他家看看,他家就在镇外的桃花村,听他说就在村口,门上还挂了幌子。”
说道幌子,沈淮之前两天就想给林樾做一个幌子,这样不吆喝人家也能知道是卖什么的,今天刚定了样子,没想到林樾就琢磨出了新生意,他想了想还是问道:“我本来想给你们做一个点心铺的幌子,现在既然加了新的生意,可要把菌菇酱也加上?”
林樾有些惊喜,声音带着雀跃,“不用改,菌菇酱最多卖一个月,点心能一直卖,就做点心铺。”
只有镇上的铺子才有幌子呢,比如成衣铺子就挂的衣裳,茶坊的则是一个“茶”字,点心铺是把布剪成糕点的样子
一家子都在,林樾也不好意思再说别的,只偏过头眨了下眼,又问道:“可以写字吗?”
虽然识字的不多,但是看着好看呀,而且沈淮之写的字很好看,尤其是和他的狗爬字一比,好看的像画一样。
沈淮之原本想的是画出来,但林樾提了要求,他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当即点了头,“老师那里有红色的墨,到时候我用那个墨写,看着更显眼些。”
一家人商量完事情,便各自忙去了。
翌日,林樾和沈凌之早早拎着篮子上了山,背上还背着两个竹筐,想着捡菌子的时候顺带捡一些柴火回去。
林樾虽然不是第一次来,但对这片山还是不熟悉,从山脚到半山腰,手上拎着的木棍刨了好几个松毛堆,愣是没找出一朵菌子,反而是走山路的时候在路边捡了一朵拇指大的牛肝菌。
反观沈凌之,从上山开始,就在这棵树脚捡到一朵青头菌,那丛杨梅树下捡到三朵奶浆菌,这丛杨梅还是林樾先发现的,沈凌之则是被他叫来摘杨梅,就这样,林樾还是没看到树下的菌子。
后来两人就分开走了,也不走山路,而是往树丛里钻,林樾就一直听沈凌之喊他,
“哥哥,这里有一窝鸡油菌!”
“哥哥,我捡到三大朵牛肝菌了。”
“哇,这里还有一朵松茸,就在路边!”
林樾一边应声,一边埋头苦找,愣是没找到,到最后他都快放弃了,要不还是多捡点柴火算了。
没想到刚过半山腰,林樾就在一棵大松树下看到了两朵连在一起的牛肝菌,他一个箭步就冲过去了。
“凌之,我也捡到了,两大朵牛肝菌,还是没长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