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善挠了挠头,那怕不成,要不了多久就要春耕了。
不碍事,慢慢来。朱玮倒是下定决心要做这事,大郎,你只管自家宅院就好。
李善闲扯了几句带着王仁表走开,还以为王兄不会来了呢。
距离元宵那日相谈已有七八日了,李善倒是不在乎王仁表会不会来,只是没想到这么久后居然来了。
王仁表避而不答,只笑着问:李兄不回岭南了?
不回了,这儿挺好。李善踢踢脚边的碎土,筹建新宅,还要王兄帮忙呢……喏,这是我画的图。
王仁表接过纸张摊开看了眼,不禁眼角微动,半响后才叹道:如此工笔,细致入微,栩栩如生……
随手涂鸦而已。李善前世在大学里参加过素描兴趣社团,没办法,每个学生至少要参加一个社团。
李善是根据自己前世几次班级出游对扬州、苏州园林记忆描绘的,大杂烩吧,什么狮子林、拙政园、沧浪亭的影子都有。
王兄今日前来……
李善正要说起正事,王仁表突然打断道:可否拜见令慈。
片刻后,李家小小正堂中,王仁表整理衣着,郑重其事行礼,祁县王仁表拜见朱娘子。
朱氏意外的看了眼一旁的儿子,以朱娘子称呼,显然是知道内情的。
看儿子微微颔首,朱氏起身回礼,朗声道:祁县王,乃太原王氏分支,公子是太原王家子弟?
王仁表有点意外,别说一个岭南女子,就是关中的普通人也只知道太原王氏大名鼎鼎,也分不清太原王氏的分支。
家父讳裕,随州主管。
同安长公主的驸马都尉。朱氏脱口而出。
李善用惊奇的眼神打量着母亲,自己一个穿越者都不知道的,你居然这么清楚?
王仁表顿了顿,点点头,朱娘子见识广博。
沉默片刻后,朱氏轻声问:公子为何而来?
为琼瑶浆而来。王仁表将元宵相谈之事略略说了一遍。
朱氏立即摇头道:二十贯,卖于你,合作分利之事不行。
一边说着,朱氏一边向李善投去责难的视线,合作分利……一旦成了气候,儿子会被视作商贾,难以出仕。
李善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今日王仁表选择和自己合作而不是买断秘方,但这是他想看到的,上前一步轻声道:以东山寺的名义。
王仁表立即明白过来,另一方是王某妻子娘家李氏,岳父一族在长安行商多年。
朱氏迟疑了下,又摇摇头,算了吧,二十贯而已。
谢过王公子好意,但你应该知晓,为此事得罪豪族,得不偿失。
王仁表沉默的低下头,片刻后才开口,我已经拿不出二十贯了。
李善眼神古怪,那日你也嫌二十贯的出价太低呢!
不管是太原王氏子弟,还是同安长公主的儿子,区区二十贯,估摸也就几顿饭钱而已。
被扫地出门已经七日了,王仁表是个有很强自尊心的年轻人,不肯接受富商岳家的银钱,仅有的两个好友又恰巧不在京中,想来想去还是选择了李善。
但没想到,李善的母亲却是个如此性情的女子,生怕自家连累他人而拒绝。
朱氏看着一脸愁容的王仁表,想了想开口问道:可是不便直言相告?
若有为难之处,无需二十贯,秘方。
这次李善倒是不心疼,能通过这条线和同安长公主搭上线那是好事……他记得这位是李渊的嫡亲姐妹,而且还有个女儿是杨广后宫的妃子。
送于你也无妨……王仁表只觉得鼻子一酸,作揖道:那日李兄坦然直言,在下不愿相瞒,元宵当夜,在下携妻……
等王仁表断断续续,影影绰绰的说完,李善目瞪口呆,被扫地出门,这么惨吗?
噢噢,肯定是个庶子,同安长公主等丈夫去外地赴任,立即将庶子赶出门。
王仁表苦笑着看向李善,眼神中……咱俩差不多惨啊!
砰!
朱氏拍案而起,戟指骂道:如此毒妇,罔顾人伦……
后面的话,王仁表听不懂,李善也听不懂,只猜得到是岭南骂人的俚语。
李善听的大是无聊,而王仁表却听的满脸通红,兴奋的都快要出言附和了。
朱氏的叱骂明显是带着发泄的情绪,同安长公主、李德武在她看来,一丘之貉。
好不容易等到母亲口干舌燥告一段落,李善赶紧插嘴道:如此,就定下来吧,细处孩儿与王兄商议。
朱氏点头正要说话,外头小和尚突然直愣愣的闯进门来,指着外面,婶婶,大郎,有人寻你们呢。
李善偏头看去,门外十步处,青衣小帽的吴忠正伸长脖子向内窥探。
第十八章 与人为善,与己为善
有什么话就站在那说!
', '>')('朱氏横眉冷对,厉声喝道:勿要脏了屋子!
吴忠在门外停下脚步,试图挺直身躯高高在上俯视屋内母子,但却在朱氏的呵斥声中条件发生的弯下腰,看起来颇为古怪。
叔母有平阳之风。王仁表小声赞道。
听说平阳公主如今驻守苇泽关?李善随口扯了句,指着门外吴忠说:去岁北上,便是此奴最早叛逃。
可有卖身契?王仁表神色平淡,杖毙逃奴,也不过罚钱而已。
呵呵,何至于此,何至于此,跟红顶白,人之常情,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嘛。李善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说吧,为何而来?
门外的吴忠略略躬身,朱娘子与大郎还不回岭南吗?
郎君为全族计,不得已而为之……
倒是不知道你是李家的奴仆,还是朱家的奴仆!朱氏冷笑道:又或者自认是裴家的奴仆?!
吴忠沉默片刻,轻声道:朱娘子,为大郎计,也需立即启程回岭南。
若是不肯呢?
前两月天寒地冻,一时难以启程,如今再过几日就出正月了。吴忠将身边的麻袋扔进屋子,二十贯钱,足够盘缠。
朱氏一时气得说不出话来,倒不是因为那二十贯的路费,而是听出了吴忠前一句话的言外之意……你还不滚蛋,就不怕儿子出什么意外吗?
王仁表瞥了眼身边的李善,心想还是你比较惨……虎毒不食子,李德武之狠更甚恶虎。
而李善却从这几句话里听出了些其他意思,看母亲已经脸色铁青,即将破口大骂,赶紧上前一步,这等小事,母亲勿忧,孩儿处置就是。
王兄稍坐,去去就来。
大郎,大郎!朱氏在后面呼唤,李善充耳不闻,只拎着钱袋拖着吴忠往外走。
叔母无需担忧。王仁表劝朱氏坐下,笑道:东山寺本为第一座被裁撤的寺庙,安然无恙且名声大噪,这等小事哪里难得住李兄。
他不过装神弄鬼而已。
王仁表咧咧嘴,这几日他特地打听了下东山寺,这座寺庙在之前一个月内名气不小,元宵那日他见李善在寺中主持诸事,僧人、村民均俯首帖耳,猜测东山寺躲过一劫很可能是因为李善的手段。
一直出了村子,走到山脚下,李善突然停住脚步,劈头问道:你贪了多少贯?
吴忠呼吸一滞,瞳孔放大,一时找不到话说,而眼神闪烁不定。
若是他想让我母子回岭南,自然是要出些盘缠的,但应该是年前母亲最后一次去裴府的时候。
他让你带着银钱去寻我们,让我们尽快启程回岭南……只要我们离开,他就再无后顾之忧。
而你将银钱贪了下来,倒是不怕我母子冻死饿死在北地。
看吴忠用力咬牙的模样,李善笑道:当然了,也有可能是你寻不到我们,那一日之前,我母子二人已经离了长安,在东山寺落脚。
吴忠紧张的点头,是,我去了客栈才知道你们走了……
话刚说出口,吴忠就想给自己一巴掌,这不等于自己承认贪了银钱吗?
跟红顶白,人之常情。李善笑着拍了拍吴忠的肩膀,离了客栈,自然是启程回岭南去了,对吧?
吴忠不知道如何作答,面前的少年郎容貌如此熟悉,但举止谈吐却如此陌生,像是变了个人。
元宵那日在寺中相遇,若是你当时回去说了……他不会拖延七天才让你来。李善慢悠悠的说:所以,你今日来,只是试图掩饰过失而已。
母亲已经死了心,她也从来没想过登门,虽然母亲性情刚烈,但也不会以卵击石……毕竟是河东裴氏啊。
此后,我就落脚此地,奉养母亲,安稳度日。
你只管回报,已经回岭南了。
李善的声音如春日细雨一般不知不觉的侵入,母亲是不愿回岭南的,若是闹大了……你不过一介奴仆,他也不过攀附女婿,只能借助裴家……还能瞒得住吗?
最重要的是,不管如何,你必然是第一个倒霉的,不管是他还是裴氏。
若是回报已经回岭南了……他自然安心,你自然无错。
吴忠的脸色随着李善的话不停变换,心里有着古怪的感觉……对面的少年郎好像是在帮自己的忙。
当然了,你这次居然狠下心拿了这二十贯来,这可不是笔小钱。
你们真的只在这安稳度日?吴忠被最后一句话彻底打动。
那是当然,反正他是死了心要攀附裴家,若是我母子强行卷进去,后果难料。李善摇摇头,要不是怕回去惹人耻笑,还真不想留在关中。
吴忠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想了好久最后咬着牙应下,事实就是如李善分析的那样,李德武倾其所有拿出五十贯钱想将朱氏、李善母子送回岭南以绝后患,但吴忠将钱贪了下来。
元宵节那日,吴忠在东山寺看见李善就知道大事不妙,第二日李德武还吩咐他派人去岭南打听,这七日吴忠好不容易凑了二十贯钱想软硬皆施把朱氏、李善打发走……之前贪下来的钱大部分都用了。
如果这对母子只安稳度日,就算在长安附近,和郎君也是一个天,一个地,几乎没有可能相遇……吴忠在心里如此想,二十贯钱呢。
目送吴忠离去,李善笑呵呵的回了家,进门就说:已经回去了,不碍事。
母亲,以后这等事孩儿来处置吧。
你如何处置的?
李善收拾着桌上的图纸,随口将经过略略提了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