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奇书屋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13章 ,如期而至(求月票)(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第213章,如期而至(求月票)

陈主任,可算是见到你了。

听见动静,陈国华回头看了一眼,顿时诧异了一下。

门口那边来了好几人,戴希璋、赵忠尧、席德明他们三人赫然在其中。

这些人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人,居然都凑一起了。

几乎是一瞬间,陈国华的大脑就高速运转了。

很明显,不管他们是凑巧碰一起还是其他原因,只要是他们来了,那么必然不会有什么好事儿。

好在陈国华已经差不多结束午饭了。

因此,他在吃完饭之后,就把戴希璋他们带回办公室这边,看看他们到底是什么事儿。

陈主任,你不厚道啊,要不是我从老席他这边得知,你们研究所拿出来了一款十分不错的阴极射线管材料,我都不知道呢

刚坐下来,戴希璋便幽怨地说道。

陈国华闻言,怪异地看了对方一眼,道:

戴主任,伱应该知道,席组长是负责示波器项目,他们那边应用的阴极射线管也算不上多么先进,你们九所不是搞航空发动机研究的吗?要这个干嘛?

陈主任啊,我的陈大主任啊,您是不是忘记了,我们九所的全名是叫京城航空工艺与生产组织研究所

戴希璋一听,顿时忍不住纠正了起来。

换句话说,他们九所这边,需要的是所有关于飞机上面的器材。

而飞机上,除了需要航空发动机之外,在驾驶舱也是需要显示器的啊。

并且这些显示器也不是随便的显示器,而席德明他们这边的示波器里面的阴极射线管,其实也不是他们需要的。

奈何,戴希璋听说了,陈国华他们这边还有其他产品。

振华研究所目前还在研制数控机床这样的项目,这个项目同样需要阴极射线管。

而不同的机床,所需要的显示器,自然是不一样的。

对于飞机来说,他们当然是需要订制不一样的显示器。

莫斯科那边的飞机,几乎都是机械按键,不会有什么显示器。

而戴希璋他们之前就已经拿到了部分飞机设计方案,里面就需要使用到计算机。

比如气压显示等,都是需要利用到这些元器件的。

行吧,行吧,我知道了。

听罢戴希璋的解释,陈国华无奈地摊摊手。

我最近事情很多,只能够顾得上我自己这边,还真没有办法顾得上戴主任你们这边了.

说这句话,他什么主动跟戴希璋联系过?

就算是去年研发的钛合金材料,也是戴希璋刚巧碰到了京城钢铁厂,然后才厚着脸皮,搭上了这一波顺风车罢了。

陈主任,我就厚着一个脸皮,往后您这边有什么新的技术发明,能不能让我瞧一瞧?

陈国华摇头道:

不行,有些技术还是需要保密的

不是,就我自己看,其他人不会知道的

戴希璋赶忙解释了一下,真是生怕陈国华误会。

事实上,他确实是很想知道振华研究所的一些产品。

如果是他们九所能够用得上的话,那么他们就不用再去钻研了。

到时候再说吧,我们最近也没有什么突破。

想了想,陈国华如是说道。

他们振华研究所又不是什么垃圾场,还能任由对方挑挑拣拣不成?

虽说现在讲究互帮互助,但陈国华只能够优先考虑自己这边,而不是考虑其他单位。

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风险。

所以先忽悠过去再说。

见此,戴希璋只好叹一口气。

接下来他又关心了一下石佳怡、范志伦和沈智扬他们八人。

哦,小石他们呀,戴主任你自己过去看看吧,我最近事情很忙,都没顾得上他们.

听到陈国华的话,戴希璋的表情,更加幽怨了。

前者去年十二月就说过了,石佳怡他们来了振华研究所之后,陈国华肯定没时间搭理他们的。

那个时候,戴希璋还想着,再怎么不搭理,也好歹一个月看一次吧?

毕竟他们就在振华研究所内,而且也成立了航空发动机试验。

结果,陈国华还真不去看一眼啊?

真的有那么忙碌吗?

带着疑惑,戴希璋先告辞了。

等戴希璋一走,席德明这才开始说他的事儿。

后者说的事儿,也不是麻烦事儿。

就是来通知陈国华一声,他们已经造出来了五台不一样的示波器,目前已经送去大西北那边了。

这么快?

听到这里,陈国华顿时惊讶了起来。

事实上,确实是有点快,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要知道,现在还没到五月呢。

按照原定计划,是在六月份之前,能够研制出示波器就很不错了。

上个月的时候,陈国华还去过物理研究所二部那边,协助过他们完成探头等元器件的研发工作。

现在临近四月底,他们就完工了?

不快了,呵呵,在陈主任你们帮忙解决了那些元器件之后,我们还是拖到了现在,已经很慢了

席德明谦虚地说道。

一月份的时候,陈桂英等大部分从大西北回来的研究员,全部到位之后,才开始研制示波器。

到现在,已经过去差不多四个月的时间了。

加上振华研究所还帮忙解决了不少元器件和技术问题,确实是有点慢了。

所以,大西北那边,现在可以开始同步聚焦技术的研发项目了吧?

陈国华没有继续纠结示波器的问题,而是追问了起来。

一旦同步聚焦技术完成之后,那么距离引爆混世魔王的时间,就更近了。

还不行!

此时,旁边的赵忠尧却道:

电子倍增器还没研制出来,而且点火中子源装置也还没研制出来,所以我今天过来就是想问一问陈主任你,能不能帮一帮忙?

陈国华闻言,顿时苦笑地摊摊手道:

赵教授,您也太瞧得起我了吧?那可是点火中子源装置啊,我怎么可能会啊?

不,陈主任,我记得你之前不是完成了离子源的制造工艺嘛对你来说,应该不是什么问题才对.

赵忠尧的话,顿时让陈国华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点火中子源和离子源这完全就是两码事,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好不好?

这玩意儿其实就是用于引发蘑菇蛋链式反应的中子源材料。

里面涉及到了放射性物质和元素周期表里的轻核元素,光是提取就成了很大的问题。

而离子源是什么?

离子源仅仅只是一种可以使中性原子或者分子电离,并从中引出离子束流的装置。

两种装置根本就不在一个等阶上。

并且,早在五九年的时候,王芳定他们就开始进行点火中子源的研制工作了。

在五七年的时候,莫斯科那边基于国防新技术协定,王芳定他们一边学习俄语,一边学习钱先生定下来的‘裂变产物分析’课题。

只因为在引爆混世魔王的时候,很多测量都会用到这个裂变产物分析。

作为蘑菇蛋的关键部件之一,点火中子源一共有三条技术线路。

王芳定他们便是负责其中一条,也是原时空最成功的一条线路。

按照原时空的路径,王芳定他们是五年之后,也就是在一九六四年的时候,才会完成所有点火中子源的研制任务。

现如今是一九六一年,距离他们完成该项目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可陈国华一个半路出家的人,跑去搞这个项目?

呵呵!

真不知道老赵他是怎么想的。

赵教授,我确实研制出了离子源,也确实研制出了加速器,但是我对放射性物质的化学研究,不懂啊

陈国华赶忙给赵忠尧解释着说道。

他也不是不想帮忙,而是这玩意儿实在太危险了,说好的他只是打打辅助。

结果离子源、加速器、示波器、球形体的数学问题等等,陈国华全都上了。

再加上计算机的话,陈国华都已经是蘑菇蛋科研项目的主要功臣之一了。

偏偏,点火中子源这东西,还真不是陈国华拿手的。

工艺这个东西,人家王芳定他们是不缺的,毕竟都已经定下来三条技术线路了。

钱先生是有这方面的技术,并不缺乏制造工艺的呀。

关键的难点在于原材料和试验。

现如今,王芳定他们是在一座简易工棚里面进行试验的,只因为这是最灵活,且可以很快把房屋建立起来的。

整个工棚内部的装饰是这样的:油漆天花板墙壁、地面铺橡皮、设置手套箱、安装强通风机等。

而且众所周知的一件事,其实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时候,就是在工棚里完成的,这是科学界的一段佳话。

跑去这样的地方做试验,那是相当困难的。

试想一下,三伏天的时候,穿三层防护工作服,戴上两层橡皮手套,每天都是挥汗如雨;冬天的时候,天寒地冻,自来水管都被冻裂,还得进行试验,非常艰苦。

反正陈国华不适合去搞这样的研究。

陈国华唯一能够帮得上忙的便是为他们提供比较有力的计算机或者数学计算了。

听到陈国华的话,赵忠尧叹了一口气。

事实上,他也只是说说罢了,也没敢奢望陈国华会真的去。

并且,陈国华真的过去的话,赵忠尧还要担心被邱宗岳骂呢。

要知道,陈国华离开之后,振华研究所几乎就等于废掉了。

现如今,尽管蘑菇蛋科研任务很重要,但振华研究所同样不可以放弃啊。

更何况,陈国华研发出来集成式计算机,并且将会在今年七月左右,会拿出性能更加优越的芯片。

到时候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能够一举突破五亿,甚至十亿也不是没有可能。

基于此,邱宗岳等领导层也不可能让陈国华离开振华研究所的。

另外,现如今的点火中子源装置,其实已经多了不少研究员,研发速度已经加快了不少。

目前来说,铀235这样的原材料已经不缺了,现在就等着完成同步聚焦技术之后,再加上点火中子源等相关装置,就可以进行最后一步了。

而赵忠尧之所以会跟陈国华提这件事,也是深知后者在科研项目上面的创新能力,希望陈国华可以在目前最困难的点火中子源装置层面帮帮忙。

毕竟有陈国华帮忙的加速器、离子源、示波器等项目,研发速度都是突飞猛进的那一种。

偏偏点火中子源装置是从前年就已经开始了,现在都过去快两年了,还没完成,大家伙都着急呢。

就有一种万事俱备,就差一个打火机的那种迫切感觉。

席德明坐在一旁,没有吱声。

而此时的陈国华,解释完之后,就没有再说什么了。

随后赵忠尧又聊了几个技术问题,便跟席德明离开了。

目送他们离开之后,陈国华摇摇头,他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事关点火中子源装置的事儿,上面比陈国华还要急。

在超级计算机的加持下,加上示波器等装置都已经就位的情况下,会有更多专业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被派遣到这个项目当中,完成点火中子源装置的研发任务。

并且,从目前来看,王芳定他们所在的这个技术项目,是最有可能突破的。

所以钱先生他们要是不傻的话,绝对会加派人手来帮助王芳定。

陈国华不会小觑天下英雄,他能够做到的一点,那就是做好他自己的本职工作。

其他方面的话,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他能帮就帮。

帮不了的,他也很无奈啊。

下午,薛亚军继续了解振华研究所,而陈国华则是在前往实验室的半路上,被戴希璋给拦住了。

后者跟石佳怡、邵福奇和范志伦他们聊过天,从春节过后,陈国华来过一次,直到现在都没有再来过一次了。

属实是有些过分了。

但又如何呢?

陈国华早已经说过了,他确实不会经常来航空发动机实验室的。

但现如今戴希璋亲自出面,陈国华多多少少也要给对方一点面子。

陈主任啊,你好歹给我一个面子,什么时候给他们一个机会,考核一下他们目前的学习进度,毕竟从十二月份到现在,也已经过去快五个月的时间了.

航空发动机实验室内,戴希璋苦口婆心地说道。

尽管石佳怡他们现在是振华研究所的研究员,可不管怎么看,他们更像是九所的人一样。

当然了,这可能是跟陈国华没有经常来这里,导致他们没有多少归属感。

也是因为现在戴希璋站一旁,为航空工业劳心劳力地付出,所以才会给陈国华这样的错觉。

戴教授,不是我不乐意考核他们,而是您也知道,我现在很忙。

陈国华摊了摊手,道:

还有就是,即便他们考核通过了,我也没有时间来安排他们接下来的研发工作啊

目前他们只有八个人,最适合的工作就是学习,其他的任务,交给他们的话,他们也干不了啊

戴希璋当然深知这些,可终究还是不甘心。

那也可以让他们干一些设计方面的工作,或者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们加快学习的进度呢?

听到戴希璋的话,陈国华摇头,道:

戴教授,您可能不知道我们振华研究所的传统,所有的技术资料,都是我来负责的.

所以关于发动机的设计或者说关于飞机的设计,其实我们是不缺的

对于我们振华研究所来说,其实最缺乏的反而是技术员、研发人员等

我们造飞机也好,或者造其他设备,在振华研究所这边,都是由我来领头,分配任务,解决技术问题,攻克难关

戴希璋顿时大吃一惊,瞠目结舌道:

难道这么多的科研产品,都是这样研制出来的?

好家伙!

按照陈国华的说法,那么振华研究所产出的大部分产品,都是他一个人占据绝大部分功劳啊。

太令人吃惊了!

尽管之前,戴希璋就跟陈国华接触过好几次,知道后者是一个学究天人的超级天才。

但他还是低估了陈国华的实力。

也不完全是这样,我就是引导作用,大部分工作还是由研究员来完成的。

陈国华谦虚了一下,接着说道:

戴教授,我对航空发动机这个项目是有我自己的规划的,今年夏天,等我忙完几个项目之后,也就是下半年,我就会启动航空发动机这个项目.

到时候肯定需要跟戴教授的九所进行合作的,还希望到时候戴教授能够鼎力相助。

戴希璋闻言,顿时大喜。

他直接就点头答应了下来,只不过未来他是否会后悔,那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目前而言,陈国华是没有心思和时间去顾及这些项目的。

时间飞逝,转眼过去了两天时间。

薛亚军已经渐渐熟悉了振华研究所的工作节奏和风格,慢慢融入了进来。

对于一个刚入职的新人,薛亚军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最起码他对振华研究所里面的很多规矩,还是不太懂的。

而且他是一个四十多岁快五十岁的人,要改掉以前的一些工作习惯,重新适应现在的工作环境,毫无疑问,也是一项挑战。

但他必须尽快融入进来。

融入工作的最好办法,那就是积极投入到工作当中,比如多跟侯思和沟通,做后者的思想工作。

毕竟马上就是五一假期了,到时候侯思和需要回去跟刘驰静见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